不要用这个罪名,来封杀这国产爆款

来源:人气:938更新:2022-04-18 01:30:19

最近,一部国产剧引起了争议。

有媒体指出,热播剧《亲爱的小孩》的剧情过于狗血。

是在「贩卖焦虑」,请适可而止


然而,低头一看评论,却发现没有太多附和文章的观点。

比如高居第一位的,就表达了相反的意见:

「狗血吗?极端吗?现实生活比这抓马的多了去了……」

这条评论,已经得到了1万 的点赞。


紧随其后的多条高赞评论,也都认为说本剧「狗血」并不合适。

表示,剧中的情节是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本身。


鱼叔印象里,往年国产剧的争议焦点都在「悬浮」。

没想到,这一回却为「真实」的问题而吵了起来。

《亲爱的小孩》是真的为了收视率,才故意制造的狗血剧情吗?

「贩卖焦虑」这个罪名用在这部剧上,到底合不合适?

今天,鱼叔就来和大家说说。


《亲爱的小孩》是根据王小帅的电影《左右》改编而来。

电影曾在第58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剧本银熊奖。

故事讲述了一对夫妻离婚后,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


《左右》

然而,跟着母亲生活的女儿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普通化疗控制不住病情,又找不到合适的骨髓源。

母亲只能去找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带血去救现在的女儿

经过多次人工授精失败后,他们决定来真的。

从而,引发了两个家庭的伦理难题。


《左右》

这样的剧情乍看起来的确夸张,但绝非虚构杜撰

《左右》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曾经在CCTV-12播出过,节目名为《法律讲堂:两个家庭救一个孩子》。

在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血玲珑》中,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同样是一位母亲为了给女儿治病,决定再生一个基因相同的孩子。

只不过,女儿的亲生父亲不是前夫、也不是现任,而是一个强奸犯。


同名电视剧《血玲珑》

不过,《亲爱的小孩》的剧情还没到这一步,就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电影的基础上,电视剧补写了不少前传,让剧情从夫妻离婚之前开始讲起。

治病的焦虑还没到,先说了生育的焦虑

故事开篇,方 一诺 (任素汐饰) 擦掉自己的妆,脸上的妊娠斑一点点显现。


解开上衣,望向镜子里的自己。

一道道妊娠纹,如同闪电一般排列在巨大的肚子。


她的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惊异。

紧接着眼眶湿润,委屈却又坚韧。

最后她对着镜中的自己,挤出了一个带泪的微笑


‍在过往的影视剧中,孩子的到来总伴随着欢欣鼓舞。

验孕棒上的两道杠,小两口的幸福相拥, 简单的几个场景将怀孕这件人生大事一笔带过。

即使小腹渐渐隆起,依然有精致的妆容、姣好的身材。

但,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并不现实。


在《亲爱的小孩》中,怀胎十月,是个扒掉「体面」的过程

画面中的方一诺,呈现出奇特的形象。

她深深地驼着背,仿佛整个人下一秒就将被大肚子拉扯到地上。

此外还有手脚的浮肿,使得自己行动十分不便。


生产后 ,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

没人注意到力竭口渴的方一诺。

只有亲妈看到她伸手够水杯,赶紧跑上前给女儿递水。


此外,孕妇还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

产后伤口还没愈合,不能随意走动。

方一诺一向爱干净,但由于打了麻药,即使排泄了孕妇也无从察觉。

直到丈夫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什么味儿?」

她才意识到,自己在亲朋好友面前,失禁了


这一幕幕,让不少网友炸了锅。

有的人表示怀疑: 生活中哪有这样的?

认为这是刻意制造冲突,煽动恐婚恐育。


殊不知,现实只会更加触目惊心

之前有一则视频火爆全网。

3分钟,5位母亲。

讲述了生孩子前从未有人告诉她们的痛苦经历。


其中大部分都是「冷知识」,比如:

生完孩子后,你基本上要再痛一遍!把一袋叫做胎盘的肉「生」出来。 之后最多长达六周里,会在半夜睡醒,汗流浃背,也有可能是冷汗。 出院后,当你以为一切都正常了,但你上厕所时,可能会把子宫「拉」出来。

还有产后恶露、痤疮、妊娠纹,以及腹部皮肤松弛等等。

妊娠纹、皮肤松弛,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但当视频中的女性坦露肚皮,仍然触目惊心


更震撼的是,当她们描述完,都会风轻云淡地说一句「normal(正常)」。

而评论区里,很多网友表示:

「全他妈是真的」


既然这些都是真的,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呢?

我们总是歌颂母亲的伟大。

对于伟大背后的痛苦与不堪,却避而不谈。

马伊琍曾在微博转发过一篇「阴道哑铃」的文章。

本想提醒女性同胞,注意调养恢复。

不料,评论区里的热评,满是质疑。

「一定是被盗号了」


痤疮、漏尿、子宫脱落,都是正常的。

但女性公开讨论生育的代价,却成了不正常


仅凭他们的口述与坦露出的腹部,就能深切感受到一种痛感

而更多的,还是是镜头下无法记录的。


除了生育焦虑,《亲爱的小孩》还刻画了各种家庭矛盾。

比如,婆媳之间的矛盾。

婆婆当着儿 媳妇的面,把生孩子比作老母猪生崽


儿媳妇刚生,等不及探望一面,火急火燎地就拿走了自己孙女的胎盘

为的是炖给自己的小儿子,补身子。


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找到共鸣的人不在少数。


除了婆媳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也遭到了挑战。

在电视剧中,丈夫肖路是一个不着调的男人。

生产前,妻子想吃一晚辣椒面。

肖路却以孕妇不能吃辣的理由,给她带了一碗不辣的面。

嘴上还说着好话,自己陪着她一起吃不辣的。



但实际上,肖路已经在面摊那儿吃了一碗辣椒面。

在他心里,或许还以为这样的行为是出于好意。



陪老婆在医院待产时,肖路突然接到了一个工作电话。

一诺嘴上让他回去先忙工作,没想到他 还真的抛下自己走了。

回到家,肖路发现同事已经帮忙解决。

他也没立即返回医院,而是在家喝起了啤酒,看起电视。


等到一诺要生产时,肖路还在家待着。

直至接到丈母娘的电话,才急急忙忙往医院赶。


老婆生产完,他第一时间是想着把胎盘送给母亲。

所以,当一诺从产房出来时,他又是不见人影。


生产后,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先是对月嫂喂奶粉的问题产生分歧。

后是夜里起床照顾孩子,发生争吵。

肖路认为妻子和自己不同,可以白天补觉,而他需要白天上班。


在照顾孩子时,也不知道很多事情。

如何换尿布,什么是爬服,完全不清楚。


显然,对于经历过生育的家庭而言,这些大大小小的鸡毛琐事,并不显得夸张。

虽说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那么不着调,置老婆于不顾。

但像肖路这样把自己排除在生育、照顾婴儿之外,还认为自己理所应当的老公,并不在少数。

他们浑然没有发觉到自己的自私,只是想当然地将妻子的焦虑,看做是一种过度的紧张。

最终制造出一场「丧偶式育儿」


肖路看上去温和冷静,不喜跟人争执。

遇事就说「好的好的」,被骂就说「我错了我错了」。

但这一切的目的,只是出于一种逃避的心态,不想让自己有更多的麻烦。

而不是站在妻子这边,一起为孩子的事出力。



而一诺看上去个性比较急,生产后显得比较紧张,说话也有些咄咄逼人。

但这恰恰是新手母亲最真实、普遍的状态。

如果这份焦虑,没有得到身边人的理解和分摊,自然会被更加放大。

最终只能在一场丧偶式育儿中,无法抽身。


与其说,电视剧是在「贩卖」焦虑,不如说是将这种焦虑「分享」出来。

让更多人看到广大产妇真实的心理状况。

这并非是为观众「上刑」,而是呼吁人们「直面现实」。



莫言说过一句话: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影视剧也不可能永远只用来歌颂美好的生活, 也不可能都成为消遣放松的娱乐。

暴露社会的问题,揭开生活的酸苦,也应当成为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担当。

近些年,涌现出了不少直面现实焦虑的国产剧。

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聚焦年轻女性的「年龄焦虑」「职业焦虑」。

《小欢喜》《小舍得》则关注教育问题,直面「鸡娃焦虑」。


焦虑,本是人生常态。

它不是一部影视剧就能制造与放大的,也不是一部影视剧就能解决与逃避的。

而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综合的结果。

而影视剧能做的,是将它们暴露出来,分享出来,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理解。


当然,在不断触碰到观众情绪痛点的同时,如何把控好「度」也成为了一道难题。

很多时候,影视作品需要强烈的戏剧冲突,从而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观众们对国产剧总是更苛刻些。

同为育儿题材,《亲爱的小孩》完全可以对标日剧《坡道上的家》。

后者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0分。


而剧中全职妈妈的经历更是让人感到深深的绝望。

她产后抑郁,奶水不足。

孩子半夜又哭又闹,她没睡过一个好觉,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可她的丈夫非但不曾帮手,还甚至总是贬低她的价值,对她PUA。

她的婆婆则处处替自己儿子说话。

孩子夜哭,她担心影响儿子休息,居然提议让他出去住酒店。


对儿媳则是冷嘲热讽。

孩子发育缓慢,她就指责儿媳做得不够好。

一面指点江山,一面又冷眼旁观。


最终,她被逼疯。

在精神错乱中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淹死在浴缸里。

这部剧用极端的情节,控诉了丧偶式育儿模式下,对女性的剥削。

同时,也呼吁更合理的男性产假制度

影视剧作为受众面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本事就承担着监督社会的功能。


在反映社会现状时,它需要照顾到公序良俗,这不假。

但有时就像鲁迅说的,需要一些过火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任何时代,我们都不需要粉饰太平的赞颂歌。


一部好的现实题材作品,应当为观众的生活照明出口。

很庆幸,在一些国产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微弱星火。

而这火光,正是生于焦虑

作为看客,影视作品的冲突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他者的困境。

可以选择不屑一顾,大骂一句「极端」

也可以继续忽视,装作瞎子信步向前。

但谁也无法预料命运的前路, 当困境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周遭,谁也不能再假装没看见。


何况,今天被人们热议的「焦虑」,是多少人要紧牙关走过来的昨天。

也是无数人将要踏上的明天。

是方一诺一人的生育焦虑,也是千万人的「困境

焦虑,源自关注。

若真能贩卖,应当是无价的。

正如百年前,孙瑜导演说的。

「影戏假如能用来描述民间的痛苦,至少可以促进社会的自警。

让社会自己想一想,应该如何的改进自己。」


全文完。

最新资讯

话题 by 面包网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