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影片

  • 三十而已

    类型:国产,都市,情感,电视,情,地区:中国大陆

    主演:江疏影,毛晓彤

  • 三十而已粤语

    类型:国产,电视,地区:大陆

    主演:江疏影,童瑶,杨玏,

从创意、人物、情感3个影视语言层面看《三十而已》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人气:62更新:2020-09-28 15:10:41

  《三十而已》迎来了大结局,但它的热度并没有因此减缓,依然被周围的人拿来讨论

  双商在线的霸气御姐顾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打能抗能温柔,可谓满足了观众对一个成功女人所有的幻想。

  勇敢无畏的沪漂王漫妮,热情洒脱勇敢追爱,可却还是逃不过生活的玩笑和无奈,被海王骗,被同事坑,甚至被刁难。

  极易满足的普通人钟晓琴,生活简单,想法简单,甚至连婚姻也很简单,完成任务式的婚姻让她最终成长。

  顾佳怒打坏家长,手撕林绿茶的场景以“爽点”的形式为观众制作了看点;王漫妮大胆去爱,胆怯回乡的情节以“情感”的形式为观众营造了同感;钟晓琴毫无主见,渴望浪漫的生活以“真实”的形式为观众揭开了现实。

  这些是《三十而已》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但纵观整体,该剧吸引人眼球的不仅仅是这些潜在于表象的情节表达,更有深层次的影视语言。

  三个女主角的生活,很像我们却又不像我们,这种介乎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朦胧感给整体增加了些许故事韵味。每一集以小故事小剧场的形式讲述了附属于故事的另一件事,这是一家生活于上海某个角落的葱油饼小商贩。

  这是该剧采用的“对比烘托式”创意收尾的影视语言,而故事背后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是“个性鲜明化”人物设定的影视语言,由普通到升华的情感传达则更易引起观众共情,这是剧中“普通升级型”情感传达的影视语言。

  本文以该剧表现为依据,从创意收尾、人物设定、情感传达3个影视语言层面看《三十而已》,并对其与影视呈现的碰撞做出总结。

  01 “对比烘托式”创意收尾:每集收尾主题小剧场,以标志性的一家人作为对烟火气息最直接的阐述,与主人公形成对比,更能引发观众共情

  顾佳、王漫妮、钟晓琴,这三个存在于不同层次的人,代表着生活中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观众总能在这三个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她们身上毕竟存在着“主角光环”,所以才会有顾佳一个人顾的了家还能管的了公司,所以才会有王漫妮邂逅海王梁正贤,所以才会有钟晓琴离婚也有小奶狗追求,这些看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似,但却又不同的方式,让观众过足了瘾。

  但生活是现实,没有主角光环,所以,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会多一些,该剧便采用了“对比烘托式”的创意收尾,以每集收尾的主题小剧场作为剧集的创新点,把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展现了出来。

  主情节是故事,小剧场才是现实,生活在上海角落里的葱油饼商贩是对生活中大多人的写照,他们是对真实生活中人物的代表,因此,没有主情节的主角光环,他们会遭遇风吹雨打,也会烦恼于蚊虫叮咬,这样的人生与主情节形成对比,最终让观众从理想回到现实。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亦作“剙意”。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郭沫若 在《鼎》中说道:“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的创意和风格上,应该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而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创意和风格更是决定剧情魅力不可或缺的一点。

  纵观以往的影视作品,每集的结尾都是普通的报幕环节,而《三十而已》的创新结尾方式给整体增加了看点,更是给观众创造了丰富的遐想空间,主情节如童话,而小剧场是现实,观众更易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引发共情。

  02 “个性鲜明化”人物设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个主人物形象塑造,制造爽点和看点,满足现代人排压需求,让观众感同身受

  一部影视作品中,人物是核心,犹如血脉相连,将影视呈现烘托的更加有血有肉,鲜明的人物个性设定,更是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三十而已》剧情的发展,梁海王被骂,许放炮被说渣男,陈养鱼被吐槽,甚至连配角钟晓阳和林有有也被观众责骂,因为这些人物形象鲜明,以自己不同的人物个性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除去这些配角人物,作为该剧的三个主要人物,顾佳、王漫妮、钟晓琴更是以鲜明的人物性格成为观众心中的印记,典型代表性的三个主人物形象塑造,制造了看点和爽点,排遣当代人的压力,更是让人很容易做到感同身受。

顾佳:“爽型”人物形象,制造爽点吸引人

  顾佳是“全职太太”,她的“完美人设”可以说是全剧最大的看点了,她双商在线,聪明能干,能够应付客户管理公司,能够管好还在手撕恶人,也能巧妙打压情敌小三,让人越看越爽。

  印象中,儿子许子言被幼儿园那些家长关在屋内的情节让观众过足了瘾:

  顾佳上一秒抱着害怕的许子言温柔地安慰,下一秒把那两个家长关进房间,几分钟后,她披头散发出来了,两个家长被打成为了观众排遣的一个出口。

  现代人的压力普遍都很大,当情节进行到这种让人憋屈的地步时,人物强势的反击就是观众情感的宣泄,诚然顾佳的人物性格正是如此。

  当许幻山出轨林有有,绿茶一直从中作祟的时候,观众们恨得牙痒痒,恨不得自己去打林有有几巴掌,这样的情绪燃起,顾佳帮忙做到了。

  这便是顾佳“爽型”人物形象,为该剧制造的爽点。极易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也更好地丰富了顾佳的人物饱满度。

  王漫妮:“苦型”人物形象,创造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王漫妮的人物形象便有这样的作用,以漂泊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作为依据,将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刻画的极其到位。

  吃一顿快餐可以省好几块钱,搬一次家就像是蜕一层皮,别人拥有饮水机,她却只能拥有饮水泵。

  这样真实的写实很容易激发观众的同理心,能够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便是王漫妮“苦型”人物形象的作用,鲜明且具有代表性,便于给观众创造同理心。

钟晓琴:“简型”人物形象,营造真实化

  钟晓琴是剧中活的最简单的人设,她想法简单,追求简单,通俗地说她活的毫无主见,如她这般的普通人,是对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真实化阐述。

  到了一定的年纪,听从家里安排,相亲、结婚、生子,一切都太“达标”,可这样的人生却并不“达标”。

  简单的人物形象,但却还是会因为生活的鸡零狗碎而烦恼,工作的不顺心,婚姻的不完美,烦恼处处有,这才是对现实的真实化写照。

  顾佳“爽型”、王漫妮“苦型”、钟晓琴“简型”,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生活中三种不同的人,三种不同性格的营造,为整部剧制造了看点和爽点,吸引观众眼球和心理,更易创造同理心,让人越看越上头。

  03 “普通升级型”情感传达:生活鸡零狗碎,但它只能是我们继续提升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自暴自弃的借口

  对于《三十而已》的大结局,很多人都“不满意”,因为在每个人的结局并没有按照观众预期的来,这便造成了心理落差。

  我们的潜意识里,顾佳那么完美值得更美好的结局,可她却“家破人亡”。王漫妮会认清现实找个人嫁了,可她却选择出国。钟晓琴平淡没追求,顶多和陈屿复婚过上平淡的日子,可她却爆红了。

  这样出其不意的结局其实是对整部剧情感传达的升级,我们意识里的结局是普通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但该剧并没有按照常理进行,因为它是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更高境界的情感: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抵抗鸡零狗碎的生活打压。

  生活或许并不完美,但我们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更能鼓足勇气,提升自我,让自己更加优秀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该剧“普通升级型”的情感传达,本来处于平稳高度的内核思想,在升级情感传达后瞬间提高了一个档次,既能达到升华整部剧的作用,又能给观众增加对生活的信心,最重要的是,这种打破常规“圆满大结局”的套路,为整部剧平添许多亮眼之处。

  这样的情感升华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更容易让观众分清故事和现实,也好找对自己的人生方向继续前行。

04 思考:怎样的影视剧容易引起共鸣?

  “对比烘托式”创意收尾、“个性鲜明化”人物设定、“普通升级型”情感传达,三种影视语言的加持让《三十而已》不单单是一部都市剧,更是一部温暖治愈的心灵安慰剂。

  因为对比的创意收尾,观众找到了故事和现实的区别,因为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观众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普通升级的情感传达,观众产生同理心更易去思考生活的真谛。

  这便是《三十而已》被众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那么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怎样的影视语言才容易引起共鸣呢?本文总结《三十而已》得出以下3点:

  1. 设立新意:以崭新的形式俘获观众眼球。

  有新意的视觉表现才有看点,才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

  腾讯视频电视剧副总监孙宏志总结了平台观众追剧规律——“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

  集的弃剧用户中有35%是在前7分钟内弃剧,第7分钟之后,所有拖拽、快进以及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会有提升20%,几乎有40%观众会在前三集就弃剧”。

  而新意的设立就容易打消观众弃剧的念头,就如《三十而已》中,当第一集结束时出现了葱油饼摊一家三口,大多人会去想,这和主人公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就会到第二集。

  创造有新意的看点,才能以崭新的形式俘获观众眼球。

  2. 制造爽点:遵从排压消遣原则才能打通观众内心。

  现代人压力大是常态,排遣和解压的方式之一便是在剧中找到“自己”,并与其一起进退。

  《三十而已》就以最真实的故事呈现了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和感情,也因此观众极易产生共情,在其中看到自己,并感同身受。

  打通观众内心世界,才是走进观众内心的途径,这便是影视剧引起观众共鸣必须注意的一点。

  “以剧话你”的理念让观众找到亲切感和归属感。

  3. 自然升华:高级感是在不经意间提升的。

  视觉类呈现的高级感是品质和层次感的体现,一部剧好与坏,不是看它当时有多好,而是看它在观众心里留下的印记有多深。

  《三十而已》结局,但观众却能从剧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方向,这才是成功之处。

  引起共鸣,不是看它有多厉害,而是看它传达的情感是否是正能量,是否有升华,平铺直叙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自然而然间的升华才是引起共鸣的最好方式。

最新资讯

话题 by 面包网

Copyright © 2018